中國新詩百年論壇第十六站揚州站

(2017-06-05 15:34) 4851501

左起:季培鈞、賈夢瑋、葉延濱、吉狄馬加、韓松林、汪政、徐可

吉狄馬加(左)和韓松林

左起:布蘭臣、費振鐘、陸梅、谷禾、羅振亞、吳思敬、謝冕、胡弦

左起:孫紹振、葉櫓、張清華、唐曉渡、霍俊明、孫曉婭、曉華、杜海

謝冕(左)與揚州虹橋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虹橋書院董事長布蘭臣為批評家年度獎揭牌

孫紹振(左)與葉櫓為“虹橋書院詩歌藝術評論人才培養(yǎng)”揭牌

吉狄馬加、韓松林、葉延濱、吳政琴為獲獎女詩人代表頒獎

與會代表合影

  江蘇作家網(wǎng)訊 由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與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歌委員會聯(lián)合主辦、《揚子江》詩刊承辦的“中國新詩百年論壇”系列活動自2015年春天開始已在全國各地舉辦了18場,第19場于6月3日在揚州舉行,主題為“繆斯與玫瑰——中國女性新詩創(chuàng)作研討”,邀請國內(nèi)詩人和學者圍繞一百年來中國女性作者創(chuàng)作的詩歌和以女性為主題的詩歌進行了研討。 中國作協(xié)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吉狄馬加,江蘇省作協(xié)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副主席韓松林,省作協(xié)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汪政,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鐘山》主編賈夢瑋,揚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季培鈞以及詩人、詩評家謝冕、孫紹振、葉延濱、葉櫓、吳思敬、唐曉渡、羅振亞、張清華、費振鐘、徐可、霍俊明、谷禾、陸梅、孫曉婭、盛一杰、杜海、胡弦、曉華、白小云和獲獎女詩人代表馮娜、熊曼、李夢凡、田暖等出席研討會。

  中國作協(xié)黨組成員、副主席吉狄馬加在研討會上說,中國女性詩歌從中國新詩創(chuàng)作開始就逐涌現(xiàn)出很多卓越的女詩人。尊重中國新詩一百年來女詩人做出的杰出貢獻,從這個層面上說,中國新詩一百年才會更完整,內(nèi)容也會更加豐富。他希望論壇可以從更深入的角度來研究女性詩歌的美學特質(zhì)和百年來女性詩歌的思想和藝術的不斷變化,不要埋沒女性詩人的寫作領域及寫作才能。 

  江蘇省作協(xié)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副主席韓松林說,今天的研討會是一個特別的會議。一是揚州是一個極富詩意和盛產(chǎn)美女的城市,新詩百年系列活動的第19場在揚州舉行,并且以女性詩人的詩歌作為研討對象,具有特別的意義;第二,在新詩百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女詩人有著特別的貢獻,對于新詩百年中女性詩人詩歌的研討,將豐富新詩百年系列研討活動的內(nèi)容,也將在女詩人的創(chuàng)作和人才培養(yǎng)方面為我們提供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提示;第三,希望與會的專家詩人圍繞這個特別的話題研討出特別的成果,為今年將要召開的新詩百年總結紀念大會奉獻我們杰出成果。 

  “我參加過很多次百年詩歌的論壇,但是談女性詩歌的,這是第一個”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新詩研究院院長謝冕對此次研討主題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他表示,早期因為受封建壓迫,男性較女性先崛起,也使得男詩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大唱主角。直到后來出現(xiàn)了大家耳熟能詳?shù)氖骀谩吨孪饦洹?,女性地位得以展示。謝冕表示,回顧百年,如今女性詩人的力量不可低估,而如今的年代也正是女詩人發(fā)揮潛力之時。 

  對如今女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的“瓶頸”,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孫紹振表示,詩歌的創(chuàng)作需要本土DNA,和中國傳統(tǒng)相結合,適合大眾閱讀胃口。“怎樣把前沿和傳統(tǒng)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區(qū)別于西方的東西,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針對如今女詩人作品多走深沉路線,但并不能打動讀者的現(xiàn)狀,究其原因,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吳思敬表示“已不能滿足目前的審美需求”。他建議可對于引入現(xiàn)代手法的寫作進行研究,將直接表達的情感凝煉為意向,形成真正可以咀嚼的詩。談歷中國女性詩歌的研究方向,中國作協(xié)詩歌委員會主任葉延濱坦言,女性詩歌的推進和自我認識的過程并非獨立存在,而應該密切相連。 

  2015年《揚子江》詩刊與虹橋書院聯(lián)合主辦了“千纖草”女子詩歌大賽。研討會上,舉行了“千纖草”女子詩歌大賽頒獎儀式,其中最小的獲獎者還不足20歲。對于同期啟動的“虹橋書院·批評家年度獎”,江蘇作協(xié)副主席汪政介紹,該獎項分為“批評家年度詩歌獎”及“批評家年度詩評獎”,每年度評選一次,評獎對象分別是上一年度公開出版的詩集及上一年度在省級及以上刊物發(fā)表的詩評。(周韞)

中國政府網(wǎng) 中國文明網(wǎng)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光明網(wǎng) 學習強國 中國作家網(wǎng) 中國文藝網(wǎng) 中國國家圖書館 中國文化報 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 中國詩歌網(wǎng) 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 騰訊文化 中國新聞網(wǎng) 中國江蘇網(wǎng) 我蘇網(wǎng) 新華報業(yè) 四川作家網(wǎng) 《鐘山》雜志社 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華網(wǎng)副刊 新華網(wǎng)圖書頻道 新聞出版總署 中國詩歌網(wǎng) 中國國家圖書館 湖南作家網(wǎng) 廣東作家網(wǎng) 作家網(wǎng) 北京作家網(wǎng) 山東作家網(wǎng) 貴州作家網(wǎng) 中國藝術批評 中國文聯(lián)網(wǎng) 浙江作家網(wǎng) 上海作家網(wǎng) 蘇州文學藝術網(wǎng) 湖北作家網(wǎng) 遼寧作家網(wǎng) 河北作家網(wǎng) 中國詩詞學會 海南省作協(xié) 陜西作家網(wǎng) 江蘇文化網(wǎng) 鐘山雜志社 張家港作家協(xié)會 江西散文網(wǎng) 中華原創(chuàng)兒童文學網(wǎng) 福建作家網(wǎng) 鳳鳴軒小說網(wǎng) 百家講壇網(wǎng) 東北作家網(wǎng) 四川作家網(wǎng) 中國報告文學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