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談到中國文學的穩(wěn)定與變化時,引用了顧炎武的一個觀點。“文學會產生變化,一切都是由于‘勢’的緣故。漢賦不得不變?yōu)樵?,詩不得不變?yōu)樵~,詞不得不變?yōu)榍?rdquo;如果所有作者只是跟隨文體內部的規(guī)則,那么文體就不會被豐富起來,就不會有李白、蘇軾,甚至不會有從賦到詩、從詩到詞、從詞到曲的整個的發(fā)展。他結合自己的經歷探討了“變”與“常”之間的關系,說他16歲時讀到何懷碩的書,看到“一切的悲劇都來自于以有限人生做無限的追求”這句話,感到十分震撼并奉為圭臬,但后來卻慢慢對這句話產生了懷疑。由此,他感悟到“真理不過是令人起疑的機會。”
多米尼克·西戈
李修文
身處南京這個“先鋒文學寫作的大本營”,李修文以“先鋒精神與日常生活”為題切入對主題的思考。他說自寫作開始即有這樣的困惑:為何我們的寫作似乎總是無法與我們置身的時代、遭逢的人事和際遇互相印證;我們所秉持的寫作方式是否反而助長了文本與現(xiàn)實的割裂?他回溯中國古典文學傳統(tǒng),回到魯迅先生的小說世界,贊賞文本中的總體性視野和密切的現(xiàn)實關聯(lián)性。“如此真切地將人之為人的處境送達到我們的眼前,這就是那個時代的文學先鋒”。李修文認為,“也許,我們需要的恰恰是一種歷久彌新的先鋒精神,這種精神敢于將自身的感受作為感知今日生活的最敏感神經,也敢于將自身體驗當作一種文體本身來建立。”(文/周韞、俞麗云;圖/張俊哲)
中國政府網(wǎng) 中國文明網(wǎng)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光明網(wǎng) 學習強國 中國作家網(wǎng) 中國文藝網(wǎng) 中國國家圖書館 中國文化報 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 中國詩歌網(wǎng) 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 騰訊文化 中國新聞網(wǎng) 中國江蘇網(wǎng) 我蘇網(wǎng) 新華報業(yè) 四川作家網(wǎng) 《鐘山》雜志社 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華網(wǎng)副刊 新華網(wǎng)圖書頻道 新聞出版總署 中國詩歌網(wǎng) 中國國家圖書館 湖南作家網(wǎng) 廣東作家網(wǎng) 作家網(wǎng) 北京作家網(wǎng) 山東作家網(wǎng) 貴州作家網(wǎng) 中國藝術批評 中國文聯(lián)網(wǎng) 浙江作家網(wǎng) 上海作家網(wǎng) 蘇州文學藝術網(wǎng) 湖北作家網(wǎng) 遼寧作家網(wǎng) 河北作家網(wǎng) 中國詩詞學會 海南省作協(xié) 陜西作家網(wǎng) 江蘇文化網(wǎng) 鐘山雜志社 張家港作家協(xié)會 江西散文網(wǎng) 中華原創(chuàng)兒童文學網(wǎng) 福建作家網(wǎng) 鳳鳴軒小說網(wǎng) 百家講壇網(wǎng) 東北作家網(wǎng) 四川作家網(wǎng) 中國報告文學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