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啟新:春卷卷春

(2023-05-12 10:25) 5985006

  春卷是我進城工作后才吃到的一道美食,這是一道一聽到名字,就覺得是特別有意境的美食,春卷,卷著的是春綠、春光、春風、春暖和春意,可謂是春到人間一卷之,再一品,果真如此,這一吃就是30多年,

  猶記當年第一次走進城里的菜場,菜場門口有一個烙“煎餅”的大姐,面前擺一小炭爐,上面放一只迷你型的鏊子,只有臉盆底大小,“煎餅”也是在鏊子中間烙,比老家的煎餅要小很多,僅有碗口大小,那個烙“煎餅”的大姐,也不用我們老家煎餅的竹刮片、推子和油絮等工具,大姐左手抓一團濕面團,不停地晃著,面團在她手中晃出了筋道,也不掉下來。烙“煎餅”時,只見她把團面按在鐵板鏊上,輕輕那么一揉,再把面團提起來,鏊子上就留下一層薄如蟬翼的圓形面片,因為面片比較薄,這邊烙上,那邊就炕熟了,成了一塊薄餅。大姐的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沿著餅邊一捏一揭一張,然后順勢就放到手邊一只圓形匾子中,烙堆成一摞,再往邊上一移,用白紗布蓋上。大姐坐在那穩(wěn)如泰山,雙手配合密切,不緊不慢,仿佛一切都在其掌控之中。有顧客來購買,大姐抓面的左手不動,右手接待顧客,拿餅、稱秤、裝袋、收錢,是一氣呵成。

  面對我的疑惑,同事解釋:這餅不是你老家的煎餅,能直接入口,而是制作春卷的外包裝皮子,因此也不叫煎餅,而是稱為春卷皮。

  同事教我包春卷,買回了一沓春卷皮,又買了一捆韭菜,加工一些肉糊?;貋砗螅虏讼磧?,切碎和肉糊拌勻;取兩只雞蛋,打開攪拌好備用;取下切菜板,將春卷皮一張一張揭開,平鋪在菜板上,放上餡,餡呈金條狀,然后從一邊卷起,慢慢往一起卷,可以卷成圓柱狀,也可以包成長方體狀,在卷到中間處,也就是圓春卷皮直徑最大處,將已經(jīng)卷起的兩頭往里折一點起來,然后再卷,這樣可以保證完全卷起后,兩頭收口,不露餡,下鍋炸的時候兩端不跑餡。完全卷起來后,為防止外層散開,這時候要用到雞蛋液,因為雞蛋液黏度大,可當作粘合劑,將春卷皮外層粘起來,防止其再散開,當然也可以不用雞蛋液,改用面糊水也行,通過我這么多年實踐,雞蛋液當作粘合劑最佳。

  全部包好后,將春卷整齊地碼放在盤中。隨后,鍋中倒油加熱準備炸春卷,豆油、菜籽油、色拉油都可以;油燒至微微冒煙,手背或掌心靠近油平面感覺到溫度逼人時,將春卷放進油鍋里,開始不要翻,以防止炸裂,等到炸一會,底面泛黃時,此時已經(jīng)定型,再翻身也不會散開了。炸春卷時,火不能大,油溫也不能過高,防止外面已經(jīng)炸焦了,里面還是生餡,當餡炸熟能吃時,外表皮早已熟過勁,呈焦煳狀,口感不好。炸春卷時,要兩面交替炸,勤翻身,均勻受熱,這樣,成品春卷周身金黃,外酥里嫩。

  炸好裝盤,吃春卷時,大家圍坐一起,倒一碗糖醋汁,蘸著吃,也可以直接吃。春卷最好趁熱吃,外面春卷皮焦黃,香脆爽口,里面餡嬌嫩滑爽,口感俱佳,冷了,發(fā)軟,如吃棉花,口感不好。

  春卷多是現(xiàn)吃現(xiàn)炸,包好的生春卷可以冷藏或是冷凍保存,吃時,化開再炸,新鮮如初。

  我學會后,越吃越上癮,回老家過春節(jié),常特意帶上一些春卷皮回老家,包春卷炸給親人們吃,都說好?,F(xiàn)在,春卷餡也豐富了起來,不僅有韭菜肉,還有薺菜肉、蒲菜肉餡、藕末肉餡等等,甚至是手頭有啥餡就包啥,不用像古人那樣多講究,明代李時珍說:“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謂之五辛盤。” 清《調(diào)鼎集》記載春卷的制法是“搟面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時菜心、油炸供客;還有取咸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餅切段。”

  清代林蘭癡有一首詩:調(diào)羹湯餅佐春色,春到人間一卷之。二十四香風信過,縱教能一也非時。春色入眼,色彩柔暖繽紛,春卷卷春,春色入口,春天,就在我們的舌尖上蕩漾開來,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