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阿勒瑪特村是個遠近聞名的牧業(yè)村,土地肥沃,牧草優(yōu)良,水源充足,是果品、園藝及農牧業(yè)發(fā)展的理想基地,并兼具礦產、養(yǎng)殖、旅游業(yè)發(fā)展的資源優(yōu)勢。村莊所在的阿勒瑪特風景區(qū)是距伊寧市最近的草原,擁有高山、河流、峽谷、野果林等自然資源,是哈薩克民族的原始生活區(qū),頗有開發(fā)價值。江蘇省援疆第十批、南京援疆第四批指揮組將完善蘇阿勒瑪特村鄉(xiāng)村旅游項目及基礎設施、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包括阿勒瑪特景區(qū)入口新建大門、景區(qū)各類標識牌制作安裝、安裝道閘、原游客中心提升改造、停車場改造,新建驛站、值班亭、氈房、廁所,景區(qū)環(huán)境整治,設備購置安裝等。
走進位于伊寧市蘇阿勒瑪特村的非遺扶貧就業(yè)工坊,迎面一個敞開式的漂亮氈房,房間四周擺滿了繡品。哈薩克男人騎馬放牧,女人在家里趕制繡品,這里每天有四十幾個繡女在工作,疫情之前繡品供不應求,不光這里賣,還要供應伊寧市區(qū)的旅游景點。
我在展品前留連忘返,精致的繡品是一針一線密密縫的手藝,也是哈薩克民族對非遺傳承的認真和尊重。
哈薩克族是以草原游牧文化為特征的民族,服裝便于騎乘,其民族服裝多用羊皮、狐貍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著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點。
在歷史上,哈薩克族絕大多數(shù)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其服飾帶有濃郁的草原畜牧生活的特征。牧民主要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哈薩克族男子喜歡穿棉毛衣褲,喜歡以條絨、華達呢等作衣料。顏色上多選用黑色、咖啡色等深色。冬季主要穿皮大衣、皮褲。選材以羊皮為主,也用狼皮、狐貍皮或其他珍貴獸皮。為了便于上、下馬,褲子用羊皮縫制成大襠褲,因此寬大結實,經久耐磨。襯衣多為高領,上繡花邊。襯衣外套坎肩,坎肩上穿短衣,有時還再套“袷袢”。
2008年6月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聯(lián)合申報的“哈薩克族服飾”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非遺就業(yè)工坊出來,就奔向阿勒瑪特村規(guī)劃區(qū)蘇阿拉木圖村了,一個哈薩克民族的原始生活區(qū),一條原始牧道,遠處青山聳立。
一望無際的草原、不停地叫“媽”的羊群、甩著尾巴帶著小牛犢的牛媽媽,還有皮毛光溜油亮的大馬和小馬……這里草肥水美,牛馬羊吃飽再曬太陽,真是一片天然的好牧場。
前幾天在市區(qū)采訪時,聽說江蘇省援疆第十批、南京援疆第四批工作組已將兩輛裝滿了伊犁牛羊肉和蛋奶的貨車運往南京,這既是援疆扶貧之舉,也是南京人的口福之飽,真是一舉兩得,堪稱雙贏。
路是原始牧道,車一路狂顛,左搖右擺,開車師傅沒有閱路無數(shù)的本事是很難在這樣的路上直沖山頂?shù)摹?nbsp;
車沖上一片開闊的高地,這里是海拔1100米的空中草原,雖然叫空中草原,可跟遠處的天山雪峰相比,我們所在的位置只能算是半山坡,這里視野開闊,遠處是一望無際的人體草原,或像女人的豐乳或像女人的肥臀,還有像男人的臂膀或脊梁。站在這里可以腑瞰人體草原的大部分美貌,這里的風景用手機隨拍都是桌面,用相機隨拍都是大片。
急著拍照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鐵柱子,只見鐵柱上有方型的托盤,那是給鷹落腳的地方。老鷹的腳落上去足夠用了。旅游風景區(qū)的環(huán)保細節(jié)做到這個份上,足見責任人的用心了。
忽然,天空傳來一種鳥鳴……閉上眼睛聽這種鳥鳴,歡快而響亮,世上有哪種樂器能模仿這種鳥聲嗎?今天我敢說,人以樂器模仿鳥音,大多是矯情而不真實的,真實的鳥音唯鳥自己發(fā)出。
睜開眼睛往天上看,一只鳥抖著翅膀在半空中鳴叫,陽光照耀下的鳥通體金粉色,這鳥有個動聽的名字叫粉色椋鳥。2001年5月,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宣布每年的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旨在喚起全人類保護生物的意識。今年5月起,伊寧市啟動新一輪“筑巢引鳥”計劃,將新建4處粉紅椋鳥“別墅”,屆時全市粉紅椋鳥“別墅”將達13處。椋鳥,你在伊寧真是有福了!
可惜此時我與椋鳥距離太遠,一個天上一下地下,我難以將椋鳥之美攝入鏡頭,但愿記憶中能永遠留下椋鳥的美聲和美色。
馬上去野花谷,野花谷已經被鐵蒺籬封住了,據說這是為了養(yǎng)護草原而設置的,今年開放這邊草原,明年開放那邊草原,草原也需要休養(yǎng)生息。
這時,后面跟上來一輛車,是哈薩克的兩個小伙子,他們用鉗子擰開鐵蒺籬,一條彎曲狹窄的牧道伸向遠方,路遠,要開車進去。
坐進車里又重溫搖滾的感覺時,伊寧市分管文化旅游的負責人蘇聘介紹說,要把這條路修成沙石路,給跑越野車的人留下過癮的快感,同時又讓牧民們在鄉(xiāng)村振興致富中嘗到道路暢通的甜頭。
野花谷真是太養(yǎng)眼了,花紅草綠,紅花是野罌粟,但不結果也就無毒;草有鼠尾草,剛長花骨朵,據說開紫花特別美;還有一種草叫咬人草,又名蕁麻草,千萬不能碰,碰了身上會紅腫起疙瘩。但這草又是可以吃的,用剪刀剪下來開水燙一下涼拌,消炎清熱。
到了野花谷的開闊地,伊寧市分管旅游的負責人蘇聘說要想讓游客留下住一晚,感受草原的風情,就要建驛站、氈房、要通水電……一系列的大工程。又說:在山那邊,江蘇省援疆第十批、南京市援疆第四批指揮組還投資了一個民生項目,離這里較遠,鄭曉明書記還有一戶幫扶的“親戚”呢。
我想起了媒體曾報道過江蘇省援疆第十批、南京市援疆第四批指揮組緊貼群眾生活,努力為民辦好實事,解決群眾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攜手南京力駿新能源儲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推動“山區(qū)牧民點亮工程”落地巴彥岱鎮(zhèn)蘇阿勒瑪特村,力駿公司以成本價格交付10套設備,并額外捐贈3套,解決13戶牧民用電問題。并協(xié)調中電熊貓照明公司加班加點按時完成了535套大彎徑多燈頭LED路燈的設計、生產和更換。
至于領導們結對幫扶的“親戚”,可能就是報道中說的“援疆干部人才定期走訪慰問結對親戚,幫助解決生活困難,支持一家結親戶興辦家禽養(yǎng)殖場。”這事我尚未進行采訪,目前還沒有太多的發(fā)言權,要待采訪后核實。
徒步往山谷里走,草成簇花成團,草有百種,花姿萬千,一條小路通向遠方望不盡的綠谷,野風爽爽撲面而來,真想與野風擁抱卻又失之交臂。
野花谷的美不久的將來就會讓眾多的游客親身體驗了,首先要修好沙石路,還要建氈房、驛站及水電設施。游客在這里住下來的夜晚,秉燈仰望星空,看流星雨在碧空劃過,聽小獸在遠處吼叫……天人合一的大自然體驗,將世俗的煩惱全拋!
從野花谷出來,要去看野蘋果谷,那里正修路。
野蘋果谷的野性之美令人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凸凹不平的路兩旁是高聳險峻的山峰,山上有牛馬羊在爬山,據說爬山第一厲害的是羊,第二是牛,第三是馬。
有一座山頗像老頭老太,路況在這里也越來越驚險了,坐在車里使勁拉住扶手,身體仍左右搖擺甚至騰空而起。
前面就是急流險灘,有車已經停了下來,也有車朝后退,考驗司機車技的時候到了,開車師傅是新疆伊寧人,現(xiàn)為伊寧市文體廣旅局引進的柔性人才。這個2019年策劃和執(zhí)行中國越野俱樂部聯(lián)賽吉木乃站的葉總,將車開進河水中慢慢前行又一躍出了河灘,他說:車過河時一定要慢,弄不清河里有什么障礙物。
野蘋果谷是一個狹長的山谷,枝頭開滿白花的野蘋果樹隨處可見。與高大的野蘋果樹相比,人在大自然中就如一片輕薄的葉子。
新疆野蘋果為第三紀孑遺植物之一,被列為我國具有國際意義的生物多樣性優(yōu)先保護物種和瀕危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占地13.33公頃的國家果樹種質新疆野蘋果資源圃是國家野蘋果種質資源保存和利用的研究基地,也是目前全國保存數(shù)量多,遺傳多樣性豐富,面積較大的國家野蘋果種質資源圃。
車在一處河灘旁停了下來,賞樹賞山賞河水,一匹棕馬在河水中靜默,烈日與清冷的河水、綠樹與山風,是馬想心思的最佳環(huán)境,也許馬在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在美景中享受一會兒。
一輛皮卡車停在路上,十幾個維吾爾族人從車上跳下來,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穿著體面,女人長裙配首飾,他們奔向野蘋果樹下拍照,擺出各種美麗的姿式。維吾爾族人很會享受生活,周末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是最起碼的體驗,沿途時見維吾爾族人在河灘燒烤,還有的架起床休息,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悠哉。
車從野蘋果谷馳出來時,不久就到了伊寧市區(qū),阿勒瑪特旅游景區(qū)是伊寧市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
2022年5月22—23日初稿,5月28日修改
作者簡介:
本名高晶,筆名雪靜,女,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滿族,一級文學創(chuàng)作職稱,民盟員。江蘇省作協(xié)名譽委員,江蘇省報告文學學會理事,南京市作協(xié)理事。曾出版長篇小說《旗袍》《夫人們》《天墨》等十八部,并在《當代》《北京文學》《大家》《江南》等雜志發(fā)表中短長篇小說若干,有多篇作品被《小說選刊》《作品與爭鳴》《散文選刊》等權威雜志轉載,曾榮獲中國當代女性文學獎、省市“五個一”工程獎及南京市政府文學藝術獎、金陵文學獎等。魯迅文學院第四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F(xiàn)居南京。
圖片攝影:葉赫松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