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十佳青年詩人”名單公布!

(2023-02-03 16:41) 5980600

        為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加強江蘇青年詩人隊伍建設,彰顯江蘇詩人的青春力量,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特主辦了“江蘇十佳青年詩人”評選活動。該活動由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青年工作委員會、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詩歌委員會、揚子江詩刊聯(lián)合承辦,自2022年6月發(fā)布征稿啟事,得到江蘇青年詩人的熱烈響應。

  評選活動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由國內著名詩人、評論家、詩刊主編組成的終審委員會對入圍作品投票排名,日前,最終評選出10位優(yōu)秀作者,授予“江蘇十佳青年詩人”稱號。

  現(xiàn)將名單公布如下(按姓氏拼音排序):

  大樹

  個人簡介

  大樹,本名孫勝,1994年生,江蘇漣水人,供職于漣水縣淮文外國語學校。2016年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作品散見于《揚子江詩刊》《詩刊》《星星》《長江文藝》等刊。曾獲楊牧詩歌獎·青少年詩人獎、揚子江年度青年詩人獎等獎項。2021年被淮安市委宣傳部、淮安市文聯(lián)評選為淮安市“十佳青年文藝家”。2022年,入選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第13屆簽約作家。輯有詩冊《迎風大笑的日子》。

  授獎詞

  大樹有著敏感而善于發(fā)現(xiàn)的詩心,時時在尋常之物和生活場景中與深藏其中的秘境相遇,或將自我給予它們,使其重塑與賦形。大樹的詩有一種靜穆與安詳,他似乎沒有改變什么,又似乎改變了什么。自信的語言所具有的分寸感將存在之物移入熟悉與陌生的恍惚,精微而舉重若輕的角度修正,讓一切呈現(xiàn)出了迷人而幽暗的輝光。

  

  汗青

  個人簡介

  汗青,本名趙汗青,1991年生,江蘇南京人,現(xiàn)任教于南京某高校。作品散見于《揚子江詩刊》《詩刊》《文藝報》《詩歌月刊》《雨花》《上海詩人》《中西詩歌》《新文學評論》等刊,曾獲青春文學獎,入選長三角新青年詩會,創(chuàng)作的影像詩入圍德國斑馬詩歌電影節(jié);策展南京大學國家雙創(chuàng)示范基地文創(chuàng)平臺、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可一美術館《觀象一一詩歌意象視覺藝術展》。部分作品譯成英文、德文。

  授獎詞

  汗青對世界有一個整體的形而上之思,因此他詩歌的象征與隱喻多涉及生與死的思考。這種對表象之下本質的探究,使得汗青的寫作具有現(xiàn)象學意義上的對生活的還原。因此,汗青總能在每次平凡的書寫中獲得某種非凡的意味。他的詩歌注重真切的生命體驗,注重事物之間的彼此關聯(lián),能夠化永恒于瞬間,能夠在瞬間中窺見永恒。

  李海鵬

  個人簡介

  李海鵬,1990年3月生于遼寧沈陽,文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從事新詩研究與評論,兼事詩歌與詩學譯介等。曾獲“未名詩歌獎”“光華詩歌獎”“櫻花詩歌獎”等,參加第34屆“青春詩會”。詩歌及評論、譯文等散見于《揚子江詩刊》《詩刊》《文藝研究》《揚子江文學評論》《當代文壇》《上海文化》等刊。出版詩集兩種,譯著有但丁《新生》(合譯)。

  授獎詞

  近乎盛大的修辭,通過個人的感遇而獲得接地感;濃郁的抒情氣息中,亦顯然有來自西方詩歌正典中的傳承。但當代性的周身際遇,在其中加固了這些因素的累積與重疊。李海鵬的詩在年輕的詩歌群體中,顯現(xiàn)了大而雅正的格局,其優(yōu)容的書卷氣質與精細感受力的契合,也因此而生成為一種通接古今的開闊意境,并暗通著命運的啟示與生命的經驗。

  李看

  個人簡介

  李看,本名李蕓慧,回族,1997年生,江蘇徐州人。2019年開始詩歌寫作,作品散見于《揚子江詩刊》《詩刊》《十月》《星星》《延河》《詩潮》《草堂》《漢詩》等刊?,F(xiàn)居江蘇新沂。

  授獎詞

  李看的詩復原了漢語的人的一部分舊貌:極富童真的表達帶來了簡潔與奇觀,事物和情感重新歸于無名,經驗在想象力的晃動下?lián)u擺不定。技術主義和哲學研究對漢語之美的層層覆蓋,有望被李看這類個體語言的萌芽戳穿;新詩將在這種真誠詩學中顯示出可貴的生機。

  劉康

  個人簡介

  劉康,1989年生,江蘇常州人。作品散見于《揚子江詩刊》《人民文學》《詩刊》《鐘山》《天涯》等刊,出版詩集《騎鯨記》《萬象》,詩集《騎鯨記》入選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2020卷),參加第37屆“青春詩會”,獲第七屆揚子江年度青年詩人獎。

  授獎詞

  劉康是近年來涌現(xiàn)的江蘇優(yōu)秀青年詩人的代表。在他的詩中,抒情主體的位置突出而又審慎,物象和心象的淵藪在他這里經過反復的磋商與對位,其詩帶有顯豁的精神剖析和自我啟示錄的效果,詩思綿密、內省、繁復、焦灼。這是一場又一場想象與等待交織的語言之陣,一個詩人猶如龐大而孤獨的星云,詩歌也成為自我獲啟和精神泅渡的島嶼。

  秦三澍

  個人簡介

  秦三澍,本名秦振耀,1991年生,江蘇徐州人。出版中文詩集《四分之一浪》和近十部譯著,曾獲柔剛詩歌獎、未名詩歌獎、人民文學·紫金之星獎、阿爾勒CITL國際翻譯家駐留獎助等,作品亦被譯為英、俄、西、荷、挪、法等語言在海外發(fā)表。曾出席挪威卑爾根國際文學節(jié)、《詩刊》全國青年詩人座談會、《人民文學》新浪潮詩會、《鐘山》全國青年作家筆會、《十月》詩會等。曾在巴黎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講授漢語新詩,現(xiàn)執(zhí)教于復旦大學中文系。

  授獎詞

  秦三澍的詩歌取境偏逸,是屬于極富可能性的面向未來的寫作,規(guī)避大詞、圣詞的實有或想象的質感意象、事態(tài),與隱蔽神秘的意識活動相遇合,內心自我的言說及對話,賦予了文本某種戲劇性傾向,句式與語法婉曲別致,也增加了閱讀難度,看似狹窄,實則幽深,風格內斂精致,機智而駁雜,晦澀又現(xiàn)代。

  許天倫

  個人簡介

  許天倫,1992年生,江蘇金壇人。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簽約作家。因從小身體重殘未上過學僅靠一根手指創(chuàng)作詩歌。作品散見于《揚子江詩刊》《詩刊》《十月》《鐘山》《作家》《北京文學》《長江文藝》《青年文學》等刊。著有詩集《指尖的光芒》。

  授獎詞

  在許天倫的詩中,始終彌漫著對生命的諸多遐想。生命在他的詩中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又以相同的方式消失。正是這種存在和消失,喻示著詩人對生命的執(zhí)著而永恒的現(xiàn)實感知和神秘體驗。相信假以時日和持之以恒,他的作品會日漸走向更為深廣的詩境。

 

  楊隱

  個人簡介

  楊隱,1983年12月生,浙江溫州人,現(xiàn)居江蘇蘇州。文學碩士,作品散見于《揚子江詩刊》《人民文學》《詩刊》《星星》《江南》《詩選刊》《雨花》等刊。曾獲揚子江年度青年詩人獎,入選江蘇省首批紫金文化藝術優(yōu)秀青年、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第9屆簽約作家。

  授獎詞

  楊隱善于觀物。當他凝望對象之物時,一任思緒向外無限延展,向內深刻洞察,在時間變幻、空間交疊之際,寫下充滿影像感的詩行。這影像穿越喧囂,抵達靜默的旋渦,發(fā)出幽暗的回聲,又低徊往復,探問心靈的猶疑,質詢平庸的慣習。正是安寧與自省,這兩種在現(xiàn)代生活中難能可貴的品質,成就楊隱的觀物之思,亦成就其詩不同凡俗的個性。

  茱萸

  個人簡介

  茱萸,本名朱欽運,1987年生,2002年開始新詩創(chuàng)作,2007年起兼事當代詩歌批評。獲哲學博士學位,現(xiàn)任蘇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碩士生導師。出版過3部詩集、1部隨筆集、數(shù)部編著、一些非虛構作品及幾部中國古籍的校注等。參加第31屆“青春詩會”,受邀出席過一些國際文學活動,曾獲江蘇省第六、第七屆紫金山文學獎及美國亨利·魯斯基金會中國詩人譯介項目資助。有詩作被譯為英、日、俄、韓及西班牙語,入選過《中國新詩百年大典》《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詩歌卷》《現(xiàn)代漢詩110首》等選本。

  授獎詞

  作為學者型詩人,茱萸創(chuàng)作格局開闊,并勇于新變。中外古今,相通的意象在詞語的密林里繁復交錯、彼此滋養(yǎng);迥異的靈魂在諧律的巧合中意外相遇、暢飲對談。然而,茱萸從未忘卻日常,只是善于為街景和市聲注入來自書頁的靈感。在近二十年的詩寫歷程中,茱萸作品不斷蛻變,語言日漸波平風軟,而屐痕處處的行跡沉潛出益發(fā)幽深的感懷與余波無盡的喟嘆。

  宗昊

  個人簡介

  宗昊,本名吉宗浩,1996年生,江蘇射陽人。作品散見于《揚子江詩刊》《詩刊》《星星》《芙蓉》《芒種》《北京文學》《草原》等刊,獲第四屆淬劍詩歌獎。出版詩集《北洋札記》《樹皮記》《地上的樂園》等5部,長篇小說《野孤燈》。

  授獎詞

  宗昊的詩歌天然親近泥土與生活,是有根之作。他的寫作在陳述一個事實:傳統(tǒng)農耕美學仍然是一個現(xiàn)代心靈的必需品。宗昊對天然詩意的真誠挽留值得關注,他所創(chuàng)作的真誠的渴望之詩令人動容。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宗昊最終將這種渴望之思納入到純粹美學的范疇,他唱道: 真正的美來自真實的虛構,幸運的人完好如初。

  組織機構

  主辦: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

  承辦: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青年工作委員會

             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詩歌委員會

              揚子江詩刊

  終評委名單(按姓氏拼音排序)

  傅元峰、胡  弦、霍俊明、羅振亞、汪  政、葉  櫓、張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