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山》:誰能塑造心靈與想象,誰就能塑造未來

2017年02月27日 09時48分 

  

  

  2017文學期刊風向 

  今年, 

  將是《鍾山》的“讀者年”?!?nbsp;

  “讀者,你在哪里?”  

  塑造心靈與想象 

  

  《鍾山》:誰能塑造心靈與想象,誰就能塑造未來 

 

  

  對于創(chuàng)刊39年的文學雜志《鍾山》來說,雖已經歷過無數風雨,但2017年無疑將是一個特別的年份。新年伊始,編輯部便啟動了《鍾山》2017“讀者年”系列活動。今年,將成為《鍾山》的“讀者年”。 

  “讀者是期刊之本,優(yōu)質的、優(yōu)秀的讀者資源是刊物的財富。我們的讀者往往具有最誠懇的閱讀態(tài)度、最真實的閱讀體驗,也具備良好的感悟能力,他們熟悉《鍾山》的傳統(tǒng)、風骨和辦刊的風格、思路,最有意愿也最有資格為刊物的發(fā)展建言獻策?!薄白x者年”的活動公告這樣寫道。在公告中,《鍾山》邀請讀者通過微博、微信、郵件、信件等方式參與到和雜志的互動之中。他們向廣大讀者發(fā)出熱情的召喚:“讀者,你在哪里?” 

  為何要尋找那些原本隱藏在一本本書籍和雜志背后的“讀者”?在閱讀的生態(tài)鏈上,處于終端的讀者可以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在全民閱讀時代,如何讓更多的讀者接受更好的文學閱讀訓練?在《鍾山》雜志主編賈夢瑋看來,呼喚讀者,尊重讀者,卻不意味著迎合讀者,討好讀者。堅持雜志本身的獨立品格,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塑造”更好的讀者?!懊绹螌W教授克萊斯·G·瑞恩說:‘誰能塑造心靈與想象,誰就能塑造未來?!说男闹且约叭说南胂罅Φ乃茉?,日積月累之下才是確定社會基本走向的力量。對于‘塑造心靈與想象’,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有不可替代之功。所以,某種程度上,讀者是媒體塑造的,對《鍾山》的讀者,《鍾山》確有塑造之功?!薄?/p>

  

 

 《鐘山》主編 賈夢瑋 

 

  此前似乎很少看到有文學期刊會以“讀者”為關鍵詞,來定義一整年的工作重心。為何要花費如此多的精力來呼喚讀者? 

  賈夢瑋:讀文和讀圖不同,文學閱讀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對讀者的知識儲備、人文修養(yǎng)、想象力本來就是一種挑戰(zhàn)。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可以養(yǎng)成讀者的文學品位,優(yōu)秀的讀者也會通過一些途徑——比如我們的讀者年活動——對文學創(chuàng)作形成反作用?!?/p>

  尋找和呼喚讀者,當然是想和讀者形成互動關系。那些優(yōu)質的讀者,他們的意見確實能對辦刊大有裨益;那些還不太成熟的讀者,編輯和作者也許能為他們提供一點“閱讀援助”,提高他們的文學欣賞水平,更好地受惠于文學。優(yōu)秀的文學期刊理應有這樣的角色定位,在作者和讀者之間起到橋梁紐帶作用。而媒體融合為我們這樣的“讀者年”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所以就馬上行動起來了?!?/p>

   

  說到期刊和讀者的關系,當下有一種普遍的現象,大家都想盡可能多地吸引讀者,以發(fā)行數量作為判斷一本雜志或者一部作品成敗的標準。在當下的閱讀環(huán)境中,粉絲閱讀也已成為潮流?!?/p>

  賈夢瑋:創(chuàng)辦、主持相對通俗、流行的雜志,確實需要了解大多數讀者的口味,了解流行的趨勢,但《鍾山》恰恰不是如此?!舵R山》從創(chuàng)刊之日起,就不是以迎合讀者口味為自己的目標的。我們需要了解讀者的狀況,要引導讀者的閱讀,但不是被動地適應讀者?!舵R山》首要的目標是要創(chuàng)辦一本優(yōu)秀的文學期刊,建立我們的創(chuàng)新性和影響力?!?/p>

  當下一些通俗、流行期刊的重口味的文學趣味,有時會毀壞了讀者的口味。記得有一位中年婦女,因某一機緣來編輯部購買了幾期《鍾山》。她后來打電話來說,早知道有《鍾山》這樣的雜志,她就不會每天窩在家里看家長里短的電視連續(xù)劇了。好的文學期刊對人生的影響往往是潛在的。讀者有著更高的審美需求,只是有時不得其門而入,沒有接觸更優(yōu)秀作品的途徑?!?/p>

 

  堅持自身定位,不跟隨時代潮流,會不會影響到讀者的數量? 

  賈夢瑋: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并不需要過于焦慮。文學的高度,不應以讀者的多少來衡量?!舵R山》所追求的是發(fā)表的作品能不能代表漢語文學的高度,能否引導文學創(chuàng)作的潮流。 

  我曾和很多人說,一本刊物的真實影響力,不能單純地用發(fā)行數量來進行衡量?,F在普遍的情況是,一些通俗期刊,雖然發(fā)行量較大,但它的讀者便是影響力的終端了,不能波及更廣泛的群體。但優(yōu)秀的文學期刊,盡管在發(fā)行數量上有所不及,但它的讀者卻不一定是閱讀的終端。因為這些讀者本身是有影響力的,如果閱讀通過這些有影響力的讀者傳播給其他人,其范圍又不止擴大了幾倍。不能單純以發(fā)行量論英雄。 

 

  在新媒體鋪天蓋地的攻勢下,危機感和焦慮似乎是這幾年傳統(tǒng)文學期刊的一種普遍狀態(tài)?!?/p>

  賈夢瑋:的確如此,近些年來,不少傳統(tǒng)文學期刊確實很“焦慮”。主持《鍾山》這么多年,我很少會用到“危機感”、“焦慮”、“堅守”這些看起來有些“悲壯”的詞語,來形容傳統(tǒng)文學期刊這些年在轉型道路上的探索和嘗試。因為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能做什么。在緊張焦慮的情況下,任何事情都是做不好的?!?/p>

  我以為,傳統(tǒng)文學期刊在新時代中的各種探索,更是一種“懂得以后的從容”。在對文學的發(fā)展進程和新媒體的發(fā)展都有比較多的了解之下,充分利用新媒體,促進媒體融合,為文學做事情,做文學的事。一名成熟的編輯,無論外界多么喧囂,都要懂得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行動?!?/p>

  在培養(yǎng)和爭取年輕讀者方面,《鍾山》做了哪些方面的嘗試? 

  賈夢瑋:《鍾山》這幾年發(fā)表年輕作家的作品的比例已經有所增加。包括我們的編輯,也大多是“80后”、“90后”年輕人。其實,不要小看年輕人,現在的年輕讀者對社會現實、對文學作品都有他們獨到的見解。文學是為人生的文學,它以文學的方式表現最新的現實人生、人的當下處境,現在的年輕人在表現這些層面的內容上有先天的敏感和特殊的稟賦,文學期刊如果能夠融合多種媒體形式,把這樣的優(yōu)秀寫作推向讀者,就必然會對年輕人產生一定的吸引力。我們不習慣于迎合,而更樂于引導和啟發(fā)?!?/p>

  “讀者年”活動主要采用的是多媒體的溝通方式,新媒體更全面鋪開,微博、微信公眾號、淘寶店齊頭并進?!?/p>

  賈夢瑋:在媒體還不是很發(fā)達的年代,尋找讀者確實不大方便,會耗費很長時間和很大精力。而新媒體為我們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性。這次舉辦讀者年,我們也是想借用新媒體的渠道,和讀者建立更便利的溝通和交流?!?/p>

  我認為,無論是傳統(tǒng)媒體還是新媒體,都只是傳播內容的一種手段和方式。這些年,《鍾山》一直在經營自己的官網、博客、微博、微信,滿足讀者的多種媒體需要。早在2000年左右我們就建立了在自己的網站,是全國文學期刊中啟動得比較早的一家,也吸引了不少電子版的訂戶。一些海外的讀者不方便訂閱紙質刊物,或者一些習慣了新媒體閱讀的讀者,往往選擇通過網絡訂閱電子版,與我們有及時的溝通和反饋。總而言之,新媒體是大勢所趨,《鍾山》在這方面一直是有敢為天下先的氣魄的。 

 

  在這一整年的活動中,《鍾山》會以什么樣的形式邀請讀者參與到文學的創(chuàng)作、閱讀、編輯的過程之中? 

  賈夢瑋:以前,我們編輯部收到過很多紙質雜志的讀者來信,如今的溝通方式當然更多、更便捷了。這些信件中,有一部分的讀者還比較稚嫩,缺少文學感悟能力。但也有一部分讀者很了不起,不但能理解刊物中的單個作品,有時甚至能從全局出發(fā),理解我們的辦刊思路。這些年來,《鍾山》一直有一些局部微調,比如說外部裝幀,或者欄目設置,但凡有一絲變動,讀者都能體會得到,能看出我們調整的方向和用心,寫來的信都表明理解了我們的良苦用心。對于這樣的讀者,我們很是珍惜。 

  對于那些文學欣賞水準還不太高的讀者,《鍾山》想通過讀者年的活動,盡到培養(yǎng)的責任,甚至讓他們和編輯、作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提升文學感悟能力。明年是《鍾山》創(chuàng)刊40周年,在即將舉辦的系列活動中,我們會舉辦一個讀者培訓班,從讀者年的系列活動中挑選出一些讀者,邀請他們來到編輯部和作家、編輯,一起討論作品。這個活動,其實我們十幾年前就有策劃和組織過,但沒有像今年這么系統(tǒng)。今后,我們也會將這一活動常態(tài)化。(文學報記者 金瑩)

文章來源: 責任編輯:江蘇作家網 【打印文章】 【發(fā)表評論】

主辦單位: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

版權所有 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

蘇ICP備090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