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穿行
趙翼如
我認識酷愛繪畫的工人阿梅,是教授的女兒,某日下了崗。為維持生計,她練了獨門手藝——“梅記”茶葉蛋。每天大清早,在校門口大大方方擺攤。因滋味獨特,總是賣得挺快?;丶野盐顼堊龊?,之后呢,背上畫夾出門。她會在那個下午打開自己……
她從容穿梭于擺攤與繪畫之間。梅記招牌,是她置身日常生活的坦然陳述。筆下的山水,可一眼辨識其煙雨氣息,喚起人的驚訝。
打動我的正是這日常的魅力。面對各種異樣目光,她一概忽略,以“逸出”的姿態(tài),絕不活在別人的評說中。
本期《行者》,可欣賞天津作協(xié)主席趙玫、南大教授黃葒在日子與文字里的從容穿行。
各自孤獨地滅亡了
文/趙玫
她突然覺得滿目蒼涼。而滿目蒼涼是因為,滿心的蒼涼。但是她依舊坐在海風瑟瑟的陽臺上。這里是離海最近的地方,也是她覺得能夠靜心讀書的地方。她總是把她正在讀的和想要讀的書放在桌子下的竹筐里。她希望那里的書都是她所喜歡的。那些書燈塔一般地,仿佛能照亮你的靈魂。她把這當作生活中最好也最有意思的事情來做,所以她從來沒有厭煩過讀書。她像喜歡大海一樣地喜歡讀書。
她正在翻看的是一本伍爾芙的書??次闋栜降男≌f總是讓她很疲累。那種身心俱損的,甚至每個字都不能不去思索的閱讀。
她已將伍爾芙的《到燈塔去》不知看過了多少遍。但年輕時讀后的那種感覺,她竟然倏忽間全都忘光了。留下的只有燈塔的意象。這意象年深日久,卻日久彌新。仿佛在她的生命中,又仿佛在遙遠的什么地方,照耀著,并無形地引導著她。
她喜歡小說中那種影影綽綽的方式。無須有什么故事。只是些微的記憶、破碎的現實、感人的思緒就足夠了。那朦朧的愛。瀕死,或者死亡。故園不堪回首的悲涼。年華老去,是的,還能有什么比這更讓人痛徹心扉的嗎?
再讀《到燈塔去》,依舊地,很疲累。這或者就是伍爾芙留給世界的方式。這個女人說,意識,就如同紛紛落下的思維的碎片,而記錄下這些沒有規(guī)則的意識的瞬間,才是真正的真實。伍爾芙又說,許多念頭紛至沓來,就如同,一群蚊子在上下飛舞。他們是各自分離的,但又被控制在一個看不見的、有彈性的網中……哦,這個美麗的女人。
她偶爾從書頁中抬起眼睛??吹降囊琅f是滿目的蒼涼。曾經繁茂的枝葉,便這樣,悄無聲息地,就枯萎了,甚至連屋頂上的茅草也已經寂滅。那些不能和任何人分享的隱秘的記憶。那些只跟激情相關的,殘酷的往昔。
為什么,《到燈塔去》的主人公是那位美麗的拉姆齊夫人?為什么,在海邊,所有人的思緒都圍繞著這位優(yōu)雅的美婦人,甚至莊園的仆從。當然還有,到燈塔去,對拉姆齊夫人來說,就像是一個靈魂的愿望。
她讀著,被伍爾芙描寫的那個很美的婦人。無論她動著,還是她靜著,都像是畫中的女人。
她讀到這里,恍然意識到伍爾芙為什么要寫拉姆齊夫人,為什么要把一個五十歲的女人當作主人公。于是她開始查閱各種有關《到燈塔去》的資料,包括寫作的年限。是的,1927年。她終于明白。在那一年,伍爾芙本人也已經四十五歲了。她覺得這個美麗而優(yōu)雅的拉姆齊夫人,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伍爾芙。
她不知道,用這樣的方式解讀伍爾芙是不是很殘忍?;蛘哌@根本就是一種一廂情愿的誤讀。但伍爾芙確實就是那種五十歲以后依舊很美的女人。她的美,是那種美到靈魂美到永恒的,那種美,哪怕年華老去,美卻依然。美的伍爾芙,所以,美的拉姆齊夫人。
然而,美如油畫的拉姆齊夫人卻在《歲月流逝》的篇章中,死去。
伍爾芙的哀悼,在小說最后的篇章中。十年后,人們又回到了荒涼的大房子。盡管拉姆齊夫人已然遠逝,但為著她的愿望,親人們還是登上帆船,朝著燈塔的方向。
然而,在海上,船長所關心的不再是航程,而是,不久前被大海吞噬的漁船。漁夫們在被海浪吞沒的那一刻高聲喊叫道:我們滅亡了。各自孤獨地滅亡了。是的,這才是伍爾芙最深刻的感受。她知道這就是海,是永遠不會被征服。
很冷的秋風吹來,夾帶著海的潮濕。黃昏開始降臨,卻天海茫茫,林木蕭瑟。??偸敲赖?,她這樣說服自己,那一望無際的,平緩的動蕩。綢緞一般的,柔軟,卻能夠在陸地一般的寧靜中,吞噬萬物。然后是,聽不到的心靈嗚咽。墻上枯黃的茅草,在落日時分,閃爍出黃昏的光。
是的已經很冷了。
她依舊坐在陽臺上。
她不想錯過眼前正在彌漫的色彩。她一直覺得黃昏是大自然中最美的景色。她不再看《到燈塔去》,暮色掠奪了讀書的光線。就那樣一層一層地昏暗下去,她知道在最美之后必然是,最沉的黑暗。
“新世說”
文/黃葒
愿望
保加利亞有一個很美麗的習俗:每年三月初,女孩子都要在手腕上系上一條手編的絲帶,絲帶常常是兩條毛線纏的,一條是紅色,代表力量,一條是白色,代表純潔,兩色銜接處綴著一顆藍色心形的飾物,代表和平和心靈的寧靜。絲帶常常是小攤子上買回來朋友間互贈,朋友把絲帶搭在你的手腕上,就在她打上結以前,你要在心里默默許個愿,然后結打上了,在你的手腕上像一個小小的承諾,而你耐心地守著,守著你的秘密和希冀。之后春天就這樣來了……
到三月過完,你終于可以解下絲帶。這時,你要找一棵樹把絲帶系在枝條上。于是樹向著陽光把你的愿望傳遞到很高很高,送得很遠很遠。于是你的心愿在這一年里就會實現。
在巴黎三大讀書的時候,認識了一個保加利亞女孩,小小的個子,目光特別清澈明亮。她送我絲帶的時候,告訴了我這個關于春天和心愿的故事。當她把絲帶系在我的手上的時候,我突然有些緊張,不知道擔心絲帶一個月后解不開,還是怕愿望實現不了,或許兩者都有一點。
我心想:這么美的絲帶,解下來綁在外面的樹上不是可惜了么?而且萬一被別人瞧見拿走了,那我的心愿怎么辦?
三月底回國,我放下行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花市買了一棵小樹種在我的陽臺。我頗費了點勁才把絲帶解下來,扎在小樹枝上。隨后寫論文、上課、看書忙得忘了日子,一晃半年,之后又去巴黎繼續(xù)論文。
到第二年三月再次回來,我發(fā)現陽臺上的樹,已經枯死了,紅色的絲帶褪了顏色,那顆藍色的心形飾物蒙了點灰,像一滴美人魚的眼淚。我竟然忘了,忘了自己的愿望,于是它也枯死了,枯死在那棵枯死的樹上……
無聊才讀書
我不是上進的人,之所以一直從小學讀到中學,從中學讀到大學,一個文憑接一個文憑地讀,如此一直讀到博士,只是不知道除了讀書,自己還可以做什么別的營生。
有時候,讀書也是一種逃避,逃避選擇,逃避工作,逃避責任,逃避時間。關上門,拉上簾子,擰開燈,書于是給了你一個豐盈的世界和百態(tài)的人生。生活永遠都在別處,這別處在我就是書。醒過神再抬頭的時候,發(fā)現額頭多了幾條細細的蛛絲般的皺紋。
無聊才讀書,但讀書就不無聊了么?都說讀書人“知書達理”,我倒覺得書讀多了也容易昏頭,什么是非對錯,什么黑白善惡都模糊了界限,最后連自己是誰都弄不清楚了。讀得精神越來越孤獨,讀得離樸素的幸福越來越遙遠,讀到最后,發(fā)現自己其實是受了書的毒害,無藥可救,只能繼續(xù)讀書,守著這精神的鴉片,一天天地蒼白黯淡下去,最后自己也成了角落里某一本蒙了灰塵的舊書,無人眷顧的寂寥和下午四點蹩進閣樓的一米懶散陽光。
“百無一用是書生”,守著一堆無人覬覦的寶藏,等著洪水退卻?
酒和愛情
酒是寂寥的東西,一個人小酌,越喝越孤獨,越喝越清醒的味道。
但一旦下定決心喝醉,甩開膀子豪飲,如此幾杯釅釅的紅酒下肚,心情便開始漸漸放晴,身子暈乎乎地浮起來,紫色的紅色的綠色的米色的橘黃色的陽光貼在皮膚上,癢癢的,熱熱的,唇邊的笑容忽隱忽現。幸福像一個個小小的白色精靈,在你指尖跳來跳去,左蹭右蹭,調皮地眨著眼睛,你卻側過頭,甩甩手,偏偏對它不睬不理。
醉在深夜自己家里,沒有人看見,所有的聰明和愚蠢都無所謂了,不必對任何人負責,甚至是自己,你把自己扔在沙發(fā)上,披散著長發(fā),看自己的靈魂在茶幾上跳吉卜賽人的舞蹈,轉圈,轉圈,轉圈。
失戀就是一個勁地問自己問題,問到自己筋疲力盡,問到自己無路可退。而愛情,其實根本就沒有理由,就像分手,其實從來都不需要走到下一個路口。
總是要豁出去醉一次,醉到面具掉在地上,而你,已經踉蹌得彎不下腰去撿起。
https://kb.dsqq.cn/html/2014-11/10/node_210.htm
https://kb.dsqq.cn/html/2014-11/10/node_211.htm
https://kb.dsqq.cn/html/2014-11/10/node_2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