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誦”2014中秋詩會作品展
[編者按]弘揚詩壇正能量,打造光榮和夢想。2014年9月7日下午,由南京理工大學詩學研究中心、江蘇省朗誦協會等主辦的“風雅誦”2014中秋詩會,在莫愁湖公園抱月樓成功舉行。眾多朗誦界、表演界、詩歌界、書法界人士濟濟一堂,高歌吟詠,詩情與翰墨碰撞,朗誦與琴箏互融,詩歌、朗誦、書法、音樂多種文化聯袂而相通,呈現給現場觀眾一場豐美的中秋詩歌盛宴。
詩會分“今詠古月”“秋之吟”“明月故鄉(xiāng)”三大篇章,第一篇章為舊體詩板塊,第二、三篇章均為現代詩板塊。籌備伊始,受江蘇教育電視臺委托,南京理工大學詩學研究中心特向金陵詩人征集月亮、中秋題材的原創(chuàng)現代詩歌多首,用于本次詩會誦讀。這些構成詩會三分之二內容的原創(chuàng)詩篇,經高英、馬曉寧、夏青、朱俊瑛、史奕、徐濤、薛悠璐、王政、王凱、陳弘琴等藝術家演繹,生成強烈震撼和美感,現場反響頗佳,一洗既往此類活動主要依靠朗誦唐詩宋詞或現當代經典作品的固有套路,充分彰顯了現代詩的魅力、原創(chuàng)詩的魅力。
由詩人們提供豐富的高水平的原創(chuàng)詩作,再由藝術家們充分借助傳媒優(yōu)勢將其推廣傳播,這樣的合作模式大有前景?,F將本次詩會作品集中編發(fā)于此,以饗讀者。
中秋月是面青銅鏡
蔡寧
或許前世失手,遺下
一面消痩的青銅鏡
注定在今世坎坷的掌紋中
豐腴青青透明的夜空
鏡外,誓言的石頭
濺出大海熱血沸騰的云霞
鏡中,一葉知秋
你我牽手邁過知命的天涯
隨影相隨不老的月桂樹
摟著乖乖的小白兔,哼著歌
享受醇香的月光漫過自己的胸
漫過眼睛,漫過一生
致月亮
陳永昌
向你投去驚羨的一瞥
你報我以深情的一笑
我一步步向你走近
你卻一步步往后退逃
我怏怏地踱回室內
你又從窗口投來一匹銀綃
啊,這顆脆弱的心兒
怎禁得如許絲的纏繞……
又是一個中秋夜
成秀虎
遠處有山近處有水
桂花已經盛開
曾經的圓月再次來到我的天空
雖然經過幾番陰晴圓缺
依然美麗
歡樂的晚宴剛剛結束
燒烤的香味還在空中發(fā)散
這曲終人散的時候
想起了一些難忘的事
又不想費太多的心思想清楚
點燃一支香煙又將它熄滅
信步走到蘆葦蕩前
月光下我希望
自己有貓一樣的眼睛
迷離而深邃
聽著蘆葦的沙沙作響
我不禁有了些疑惑
面前是絕路
還是曲徑通幽
舟過三峽望月
崔馨予
夜空 月亮降臨
它擁有媽媽的溫柔和貼心
望著月亮 思起故鄉(xiāng)
月亮不是寄托 它就是家
月亮有情懷 它給予浪漫氣氛
談心——也許是我對它的傾訴吧
月亮雖不如太陽光輝
但它觸動我內心深處
它是細膩的 懂人的
中秋
丁夢然
嬌艷芳飛的季節(jié)
有夏依依不舍的背影
有秋古色蒼籠的溫馨
處處
散發(fā)南方桂花的幽香
飄蕩北方月餅的芬芳
那久遠的記憶里
嫦娥奔月
吳剛伐桂
唐明皇游
令人回味無窮
年年過中秋
歲歲奔團圓
這圓圓的月
滋潤著每個人的心間
蘊含的時光記憶
是歷久彌新的親情友情
是訴不盡的鄉(xiāng)情
團圓莫使心中空
暖暖慈心父老情
經歷少年的
輕狂與灑脫
穿越青年的
懵懂與激情
來到中年的
沉穩(wěn)與回味
溫暖著流年
共筑著未來
站在人生之秋的臺階
盛事在這個秋天發(fā)生
那些朝夕暮處的容顏
是永遠的分享與陪伴
中國月
方政
黃河之水天上來
連月色
也洇染得一派金黃
為了一個神圣的約定
普天下的炎黃子孫
同把圓圓的希冀瞻望
這是靈魂之上的
一面鏡子
誰也不敢俯視
赤子之心
蒼天可鑒
說的就是這一輪月亮
月光謠
馮亦同
月光里有條回鄉(xiāng)的路
年年走,月月走
到達的時辰
總是在中秋
望見家鄉(xiāng)屋脊門前樹
望見老母親白發(fā)照窗口
婆娑月影里還有個她
月光,是漢字寫不盡的情書
難怪天上銀盤這樣圓,
像不像撥號電話掛高樓?
密碼,就藏在唐詩宋詞里
心里的話兒悄悄對它說
——今夜,為你我接線的
是李白、杜甫、蘇東坡……
月華如水愛如光
胡劍明
今夜的月,靜靜地高懸
滿滿一輪,流連著大地山川
包容著世情冷暖,季節(jié)變幻
星星的眉眼,脈脈含情
就像我凝視仰望的眼神
不說一字,卻勝過無數詩行
風,從古城思緒間吹過
萬千窗戶里飄出燈光
飄出人間煙火的絲絲溫暖
明月,淡淡地笑了
一顆純潔的心,與愛相約
相思之情,溫潤,綿長
月華如水,讓美好更加美好
團圓時刻,我看到月亮里相愛的男女
彼此偎依,互訴衷腸
中秋月,流淌圣潔的光
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道口到荷塘
從一顆心到另一顆心,跳動愛的音響
月如水,愛如光
今夜的月華,越山巔,跨海洋
灑落在每一位游子的心上
不知有多少人
在此時時刻,黯然神傷
面對孤月,思鄉(xiāng)望鄉(xiāng)
你在想他的時候,他也在想你
有思念,便有美好
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總跟月華一起蘊藏
掬一捧流韻的情愫
交給桂香涌動的秋色
我的雙眼,讀懂你晨露般的清涼
月色如水,潤澤我窗前的玫瑰
天涯海角,就此沒了距離
愛的絲竹,隨今夜的月華回蕩
中秋月
黃梵
夜已深,浪在安眠
我看著被李白關心過的明月
它像空白的帳本,上面沒有什么債可記
彎腰處,是一池秋水
我在漣漪間認出了你的顫栗
今夜,我要熟悉的,不是一個節(jié)日
是你常談的屋檐下的那只飛燕……
也許我的夜不成寐,已漏洞百出
我等著曙色,就像明月——這空白的帳本
等著一筆巨大的債務……
中秋來了
季川
在異鄉(xiāng),臨近中秋的桂樹下
月影婆娑,思念將我空出來
交給止不住的淚水
我成了身外之物
流水是咸的
我昨日的打拼是沉重的
而現在,是輕松的
如一柱高香
它的祈禱能夠輕易托起我的祝福
翻出隨身攜帶的影集
父母親微笑著
他們守著的夕陽還沒有下山
好像他們的晚年還不是太晚
他們一直在用勞作印證自己的硬朗
用電話連接對我的牽掛
今年我要把我的城市夢打包帶回去
給他們看看那些高房價,高消費
并沒有把我擰疼,弄彎
唯有那一聲乳名的呼喚
不經意,把我擠痛了
秋之吟
金陵方舟
一任秋風
從我的額頭
飄過 縷縷清香
你守望的神情
是我童年別鄉(xiāng)時的
母親 倚門而立
年年此時
月圓 圓餅甜
今晚賞月
點一簇沉香
捧一碟月餅
總難掩一絲憾意
是誰在吟唱思鄉(xiāng)曲
萬千月餅 為何總不如
那一輪清風明月啊
那何止是一汪秋水
那何止是一面明鏡
她是祖宗
用土地與思念捏成的
亙古不變的月餅
千年萬年
留與子孫甜
井上冰
你來了
我們就一起走上這段坡子
月亮泊在坡頂
我一向走著
一向盼望渾圓的它 由那里
悚然滾落下來 滑過腳邊
分拔開擋著它草尖
和我一樣藏匿在
離泥土最近的地方
坡下的屋頂并排著泛出白光
靛黑中像水面
人的湖泊 和他們的睡眠
關閉了 平鋪在我身體的郊外
送走你和那些發(fā)光體 我然后離開
八月桂花香
蘭蘭
細密的心思
簇擁枝頭
偏在這 多愁善感的時令
悠悠地釋放
嫦娥懷抱玉兔
送來了吳剛的請柬
便與你
鳧清風 赴月宮
賞桂啖香
在那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下
吳剛含笑
用透明的月光杯
斟滿新釀的桂花酒
殷勤相勸
又聽屈子吟詠
“援北斗兮酌桂漿
辛夷車兮結桂旗”
天上風流人間逍遙
不覺
一醉方休
不覺
走進連理成林的桂叢
看碎玉散香的桂花雨
幽幽怨怨地落了一地
有風吹過 卷起
金秋的汛期
一浪攆著一浪 都是
令人長醉不醒的
相思
查濟月亮
雷默
我不知道那月亮,
是怎樣升上了半空;
我也不知道許溪河,
何時開始了流瀉銀光。
五百年前的屋舍、祠堂
狗、石橋、石板路
河上飛檐、河邊栗子樹
黑暗中,越來越亮。
書生。刺史。石匠。
稻谷。建筑師。搗衣女。
一切好像已經消失,
一切好像正在重現。
今夜,查濟的露水
應該全是月光凝成的;
今夜,所有的愛人
都是這山村的月光
(查濟:皖南涇縣的一個古村落)
秋月
劉暢
你紫色的寂靜
暗和了雨后的寂靜
你胸中綿延的山丘
迎合了雨水的到來
我經過你 折一支桂花
品嘗果實的甜
我因此來過但沒有留下蹤影
如同這秋天的雨
無邊的寂靜安放我們中間
我是你懷里的那片空白
相遇
陸新民
中秋,翻過一座山就來了
溫柔,翩翩,帶走酷熱和灰塵
天有些涼了,涼得有些突然
像那首突然中止的歌
它悄悄詮釋、消融那些寂寞
和正在趕來的寂寞
往往,我們還來不及舉杯
中秋就要過去了
其實,仿佛偶爾的相遇
像我們舉頭就望見的明月
濃縮多少時光,啊
我們彼此欣賞,是多么幸運!
秋江月夜
南京小草
漣漪的江水趕往更深的夜
碎影茫茫,獨不見流云
桃花似乎剛落,寂靜的黑打開水流的盡頭
一些消失的人隨著月光回來
在樹下小聲說話
流水終將回到我的身體
誰也無法阻擋,鐘聲在深夜傳往更遠的地方
窗前屋后堆滿了月光,鏡中人融進薄霧
江水無聲,細細的白光,沉下去又浮上來
泥沙俱下,白色的花朵悄然開放
這么多年的月光居無定所
恍惚中,破碎的月光在困頓中聚集
那些將我糾纏的離愁,瞬間潰敗
月斜影長,江水東去,醉意于無計之間
沉睡的人在黑暗中支起耳朵
聆聽一些遠去的聲音
要不了多久,我也會是一個故人
為那些不能回家的人們收集月光
東山秋月
屏子
步唐詩的階梯
倚宋詞的欄桿
與東山對望
每一次我都在用力呼吸
一縷縷月光
草木愛著城池
月是順著松枝升起來的
良辰美景里
松鶴延年,梅枝舒展
不要打擾了那位
閑敲棋子的先生
笑看風云變幻
有一個人的高度
超過了東山
他的名字叫“再起”
中秋夜,忽然想到蘇東坡
樹寧
中秋之夜,忽然想到蘇東坡
想到懸掛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一盞明月
想到一個民族的疏狂、鎮(zhèn)定和爽朗
想到一個國家的榮與毀,歌與哭,曲與直
我想到赭色崖壁下,一葉扁舟,一樽酒
映照著月色,顛簸于人生的江河
想到一個天才被擠壓在靈魂深處的那一點痛
想到從黃州到惠州、儋州
一條黑夜里揚起的鞭影,如何心懷叵測
企圖讓一個懷揣珍寶的人,交出血液中的黃金和美玉
我想到清冷沙洲上,一只寒鴻
曲頸向天,一再把千古之問拋向月空
想到院墻里打著秋千的少女
早已失去了芳蹤,卻永生在一闕詞中
而墻外行人的多情,一代又一代傳遞著美麗
哦,蘇東坡,蘇東坡
一晃已經千年,你早已隱入月色
正如此刻,大地在沉睡,上天高高轉著玉盤
風吹娟影,依然起舞在人世間
孤夜賞月
土牛
站高,再站高一點
仰首,再仰久一點
中秋月啊,浸潤桂香的你
怎飄出悠悠的寒意
滿滿的銀色的月,祝福的世界
那些迫不得已的離散,在今夜
都將無眠,都將長長的思念
抱成一壺酒,對著皎潔的傷感
悵然地一通狂飲
桂香彌漫的佳節(jié),歲月返回
歡聲笑語,從黑夜聚攏
一塊五仁月餅,讓十五的月
更亮更圓,輕輕一口
咬出一生的甜美
異鄉(xiāng)的風啊,此時此刻
可知道,遠方親人
他們的仰望,是否被一抹銀光暗淡
一襲桂香,以浩大濕潤的愁情
淹沒孤獨淹沒靜靜的夜
中秋月
王曉輝
左手長江
右手黃河
捧起這一輪玉盤
浮滿桂花香
曾經照亮
花間酒一壺
酡紅了詩仙
醉了盛唐
問悲歡離合
說陰晴圓缺
踏著宋朝的挽歌
蘇軾順水遠游
伏虎的偉人
巨筆舒廣袖
將月光揮灑成豪情淚雨
輕舞祭忠魂
溫柔在中秋放大
夢想迎滿月圓了又圓
黃天厚土已拾取南海兩粒明珠
且仗秦時明月劍撫平東海濤聲
水中的月光
徐澤
今天,我一定要站到水邊
因為水中有潔白的月光
故鄉(xiāng)的月亮啊
一半在水里
一半在天上
遠在天邊的母親啊
每當八月十五
我就思念家鄉(xiāng)
你是我夢中的祖國
還是那張干凈美麗的臉龐
像一張八分錢的長城郵票
把我和期盼連在一起
深情地把你凝望
今天,我要穿干凈的布衣
心也要干凈,把靈魂放逐在水上
浪花千朵,熱目千行
在此我要輕聲地問聲好
和家中的老父親干一杯
把酒話桑麻也好
嘆歲月不公也好
該有的總歸會有
該放下的總歸要放下
父親 你也該歇息了
你的平安就是我的幸福
你好 我也好
今晚的月亮 你圓
我夢里的思念也圓
天空的鴻雁啊
望斷天涯路 秋水兩茫茫
女兒啊 我看到故鄉(xiāng)的菊花開了
我心中的燈也就亮了 我知道
你是秋草上的寒露 是父親
心里永遠的疼痛 今晚的月光多好啊
水中的蓮花 在輕風中飄向
哪一片水域 多少吳剛
捧出了桂花酒 你醉我也醉
夢中的祖國,你還是清輝一輪
永遠在高處 照亮我的一生
其實你像月亮的銅鏡
又似夢中的碎銀
一直在我心中
就是兩鬢已是白發(fā)
我還是那樣愛你
愛你的富有 也愛你的清貧
月光 在一弘清流里
像在夢中起航的船
我們一起出發(fā) 出發(fā)
走向希望 走向明天
大月亮
雪豐谷
鐘聲洶涌,一浪接
一浪的;像是迎面撲來的
粼粼月光
這個夜晚
時間發(fā)放了燙金之名片
鐘樓上,當青銅器的
心臟即將蹦出來的一刻
我看見一輪大月亮
情緒飽滿,沿著一艘
帆船回歸的路徑
放聲歌唱
歌聲古老如搖籃曲
如洗禮的習俗,凈化了風氣
有些守候是值得期待的
有些禮遇,稍縱即逝
如是上蒼之恩賜
如是醍醐灌頂
這個夜晚
時間切換了匪夷之焦點
烏有之巢,蹦出意義之鳥
在銀河里逐浪翻飛
與戲水的鴛鴦迥然不同
這鳥兒滿腹經綸
斯文得有點兒像鳳凰
渾身的羽毛,較之蟬翼
且輕,且薄
更輕更薄的,還有
彼岸世界飄香萬里的桂瓣
家居烏有之鄉(xiāng),愛飛天舞蹈的
嫦娥,如云如煙的衣袖
幾乎覆蓋一個民族的青春期
幾乎把我一生的美夢
統統卷走……
鐘聲洶涌,一浪接
一浪的;一輪大月亮
用長焦光圈,圈閱了我:
波瀾不驚的身子
心潮起伏的句子
中秋節(jié)記
育邦
由于深深的自責
遠離記憶,摒棄智力
在夜晚,我乘著晦暗的月光
去山里的井中汲水
揀來幾根柴火
往返如是
或者煮茶
(2008年9月14日,中秋節(jié),晚陪父母去山中取水)
中秋品月
朱鴻
看啊
今晚的天空
是李清照的一顆心
思念長到如今
已經純凈
而且豐盈
一首消瘦的宋詞
曲高和寡中
黃花比人愁
聽啊
今晚的圓月
是李清照的一滴淚
在光陰里沉醉
一簾凄美
幾句夢寐
彌漫婉約的香味
風來云憔悴
問酒傷涼夜
[附] “風雅誦”2014中秋詩會與會詩人介紹
1、蔡寧
江蘇作家書畫聯誼會理事,南京市美術家協會理事,江寧區(qū)美術家協會主席,東晉書畫院常務副院長,南京工程學院美術設計學院特聘教授,南京航天航空大學書畫研究所高級創(chuàng)研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有書畫評論及繪畫作品數百篇刊發(fā)于《中國美術》《中國油畫》《榮寶齋》《美術報》等。畫作參加“全國作家書畫作品邀請展”“全國書畫名家梅花作品邀請展”等并獲獎。著有畫集《蔡寧國畫集》、詩畫集《水墨的繆斯》《粉墻的留影》、美術評論集《猿猴天地》《鳥語花香》、長篇報告文學《大碰撞》、散文集《薔薇下的足音》。
2、陳永昌
江蘇泗陽人,曾做過中學教師、文藝刊物及黨報副刊編輯,現任《江海詩詞》常務副主編。迄今已在國內外報刊發(fā)表新、舊體詩千余首,散文、隨筆、報告文學及評論文章百余萬字,出版詩集4部、散文集4部。作品曾30余次獲獎,被收入數十種選集。
3、成秀虎
男,1962年8月生,1984年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2008年出版詩集《心靈在黑夜飛翔》(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年出版詩集《浪漫的滄桑》(江蘇文藝出版社),有幾十首詩歌散見報刊?,F就職于某省屬國有企業(yè)。
4、崔馨予
女,2002年生,南京29中初一學生。作品曾獲珠江國際詩歌節(jié)詩歌比賽三等獎、南京理工大學二月蘭詩文大賽優(yōu)秀獎等。
5、丁夢然
1971年4月生,南京江寧人,江寧廣播電視臺副臺長,江寧區(qū)作家協會主席,《鳳凰臺》雜志總編。多次在《詩刊》《南京日報》等發(fā)表文學類、新聞類作品。
6、方政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南京市作家協會顧問,《棲霞山》文學季刊主編。
7、馮亦同
1941年生于江蘇寶應,中國作協會員,南京作協顧問,江蘇省詩詞學會顧問,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曾獲南京市政府文學藝術獎、紫金山文學獎、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國際炎黃文化獎。
8、胡劍明
筆名胡也,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全國公安文聯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發(fā)表詩歌散文400余首(篇),出版詩集《一朵梅吻一天雪》等。現供職于南京市公安局,為《警方》雜志編輯。
9、黃梵
原名黃帆,1963年生,湖北黃岡人,南京理工大學藝文部副教授。已出版長篇小說《第十一誡》《等待青春消失》、小說集《女校先生》、詩集《南京哀歌》。曾受邀出席珠江國際詩會、青海湖國際詩歌節(jié)、臺灣“兩岸作家交流計劃”,為臺灣第6-9屆葉紅女性詩獎終審評委、第16-21屆柔剛詩歌獎評委會評委兼召集人、詩歌民刊《南京評論》創(chuàng)辦人、《西部》雜志文學委員會委員。
10、季川
男,1968年5月生,南京人。已在《詩刊》《星星》《詩潮》《北京文學》《天津文學》《山東文學》《詩歌月刊》《讀者》等發(fā)表作品600余首(篇)。系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詩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
11、金陵方舟
男,本名王青海,南京《鳳凰臺》雜志執(zhí)行主編,《梁臺》雜志主編,南京紅楓詩社社長。系中外散文詩學會理事、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江寧區(qū)湖熟街道作家協會主席。出版詩集《一眸難忘》《東方之珠》《一代報王史量才》《陽光境界》四部。
12、井上冰
1977年生,現居南京,供職于德國大陸集團,任南京分公司經理。
讀書寫字無甚解,敏而好古,孜以求新,此為盼。
13、蘭蘭
本名劉德林。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南京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世界漢詩協會江蘇分會副會長,江南詩畫院常務副院長,江蘇省作家協會作家書畫院副秘書長。2000年被評為南京市讀書狀元。迄今發(fā)表出版詩集、散文集、長篇小說300余萬字,獲國家、省市級獎30余次。工花鳥,尤善畫蘭草、蓮荷,國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作家書畫邀請展并獲獎。其名績傳略入編《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中國作家大辭典》等。
14、雷默
1963年生于江蘇海安,現居南京幕府山下。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新禪詩概念,并堅持寫作實踐。英語詩刊《TALISMAN》及《佛教文化》《禪》《禪露》《新大陸》《詩歌月刊》《詩潮》《詩選刊》等均介紹過其新禪詩。2013年嘗試新絕句寫作,代表作《立夏》《灰樹林》經網絡傳播,獲得廣泛贊譽。2007年出版詩集《新禪詩:東壁打西壁》。
15、劉暢
女,70后詩人、畫家、攝影家,現居南京。2010年參加詩刊社第26屆青春詩會,2012年入圍江蘇省首屆青年詩人獎,2014年舉辦“合群——劉暢的詩之外”詩樂會。為星期五畫派成員,合群詩樂社成員。
16、陸新民
當過兵,造過橋,供職于江蘇省交通廳。系中國作協會員,南京作協理事,南京文聯簽約作家,教授級高級經濟師。出版詩集多部。
17、南京小草
本名顧小花,南京鐘山學院學生處副處長。2006年開始寫詩,曾獲《中國詩歌在線》“2009?中國年度詩人”。
18、屏子
本名李萍,1971年生,南京江寧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江寧區(qū)作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作家協會簽約作家,江寧區(qū)第九屆政協常委。已在《詩刊》《文學報》等發(fā)表詩歌400余首,有作品被《讀者》《青年文摘》《報刊文摘》等轉載;著有詩集《屏子的詩》《指尖的櫻桃》。曾獲第六屆南京市政府文藝獎銀獎等。
19、樹寧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現代詩研究》欄目編輯,副編審。愛好新詩閱讀與寫作,并對其懷有敬畏之心。曾在報刊發(fā)表習作若干。
20、土牛
原名毛文軒,1971年1月生,南京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東晉風詩刊》執(zhí)行主編,雜志專欄作家,被譽為“牛背上長大的詩人”“農民詩人”。其詩歌、散文、小說在《詩刊》《山花》《文學報》等數百家刊物發(fā)表,作品獲各類征文獎30余次,著有詩集《流逝的情感》《觸摸鄉(xiāng)村的心跳》《聆聽鄉(xiāng)村的心音》?,F供職于南京江寧區(qū)橫溪街道辦事處。
21、王曉輝
南京人,筆名曉月清輝,2006年7月起在《詩詞》《詩選刊》《青春》《綠風》《揚子江》《詩潮》《翠苑》《大眾文化》等發(fā)表作品。詩作入選多部文集,數次獲獎,著有詩集《揚子江,我是你的骨血》《生命是一場相逢》《夜行的鐵》。
22、徐澤
1990年畢業(yè)于魯迅文學院作家班,現居南京。已在《人民日報》《中國作家》《詩刊》《十月》《鐘山》《天涯》《青年文學》《北京文學》《雨花》《青春》等發(fā)表作品800多篇(首),著有詩文集《請與我同行》《懷念家園》《風中的小鳥》《徐澤詩選》。系江蘇省作家協會簽約作家,南京市文聯簽約作家。
23、雪豐谷
本名王永福,曾用筆名江月,1959年生于南京。下過鄉(xiāng),當過兵,畢業(yè)于解放軍鐵道兵工程學院。在國內外報刊雜志發(fā)表過大量作品,出版詩集《詩無邪》《南方牛仔》等。部分作品被多種選本采納。
24、育邦
1976年生,從事詩歌、小說、文論寫作。著有小說集《再見,甲殼蟲》、詩集《體內的戰(zhàn)爭》《憶故人》、文學隨筆集《潛行者》。曾獲后天文學藝術獎、金陵文學獎等,有詩作入選多種詩歌選本。現為南京《青春》雜志執(zhí)行總編。
25、張宗剛
1969年生,南京理工大學詩學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江蘇省大眾文學學會副會長,江蘇省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美國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訪問學者。
26、朱鴻
本名朱廣金,江蘇《大眾文化》雜志執(zhí)行主編,江蘇省大眾文學學會辦公室主任。1992年至今在《詩刊》《雨花》《揚子江詩刊》《新華日報》《文學報》等發(fā)表詩歌、小說、散文、評論400余首(篇),出版詩集《草蟲齋詩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