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學研究的興盛是最近十幾年來的事情。它有一個相當堅實的現(xiàn)實基礎,那就是近30年來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逐漸加速,而這一進程仍在快速的通道之中。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農業(yè)國家來說,現(xiàn)代化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城市化。隨之而來的是大量城市的興起、城市空間的擴張、城市人口的膨脹,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東北老工業(yè)城市等,是中國正在上演的現(xiàn)代化大劇的熱點。經過30年的發(fā)展,城市人口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只占全國人口20%,變?yōu)?011年的51%,已經超過了農村人口。在這樣一個現(xiàn)實語境下,文學對城市生活的表現(xiàn)越來越突出,批評界對于都市文學的研究也越來越重視。鄉(xiāng)土文學與都市文學的研究格局正在悄悄發(fā)生變化,由過去的鄉(xiāng)土文學一家獨大,一變而為二者幾乎平分秋色。
都市文學研究的興起是一種“追溯式”的,是與城市的興起、城市文學的大量涌現(xiàn)密切相關的。迄今為止,關于都市文學研究最“發(fā)達”的部分仍然是“現(xiàn)代”部分而非“當代”部分,研究最深入的是“京派”和“海派”,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新感覺派”、老舍、沈從文、張愛玲等內容。楊劍龍教授主編的這本39萬字《都市文化研究讀本:都市文學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從內容編排上無疑反映了都市文學研究的這種現(xiàn)狀。楊劍龍的序言《中國都市文學與都市文學研究》是對于都市文學發(fā)展與都市文學研究掃描式的總結和評說。該書的四個組成部分分別是“現(xiàn)代文學論”、“當代文學論”、“京海文學研究”、“都市文學個案”,其中老舍、張愛玲、沈從文等作家,“京派”、“海派”、“新感覺派”等文學流派仍然是編選的重點。同時,“現(xiàn)代文學論”又相對強于“當代文學論”,這也提示讀者,都市文學研究仍然具有廣闊的學術討論空間。該書基本反映了都市文學研究近10年來的現(xiàn)狀,文章作者包括李歐梵、楊義、嚴家炎、陳平原、陳思和、王德威、程光煒這些學術名家,也有吳義勤、陳曉明、楊揚、施戰(zhàn)軍等實力派學者。
《都市文化研究讀本:都市文學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一書不僅反映了近年來都市文學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反映了這一研究領域近年來的研究新拓展。通常認為,都市文學是相對于鄉(xiāng)土文學而言的文學范疇,范伯群的《論“都市鄉(xiāng)土小說”》從通俗文學的研究視野出發(fā),指出現(xiàn)代都市文學的鄉(xiāng)土性,都市文學是與鄉(xiāng)土文學融合在一起的;吳福輝的《多棱鏡下有關現(xiàn)代上海的想象》改變了我們對于上海都市提純化的想象,而盡量還原其新舊混雜、層積疊加的“原生態(tài)”鏡像;楊劍龍的《論上海文化與20世紀中國文學》嘗試從城市特有文化的角度闡釋都市文學的總體特征,它緊密結合上海文化的商業(yè)性、開放性、個性化特征,論述上海文學呈現(xiàn)出的消費特色、現(xiàn)代手法、人性內涵等方面的主要特點;張鴻聲近年來的研究著力于上世紀50到70年代的城市文學,他的《上海城市政治身份的敘述(1950-1970年)》一文填補了這一歷史時段上海城市文學研究的空白。在都市文學個案中,老舍、張愛玲等作家曾被反復研究,而作為現(xiàn)代上海重要通俗作家的徐 則鮮有人關注,吳義勤的《徐 的遺產》則專文加以論述之,在高度評價徐 的文學成就之外,也指出他在當代中國文學史書寫上所具有的特殊意義;劉勇的《“京派”文學的文化底蘊》雖然討論的是人們熟悉的“京派”文學,但他以宏觀的視野討論“京味”與“京派”的關系,提出“京派”的作者往往都是外鄉(xiāng)人,而“新京味”小說又缺乏寬厚的人性關懷、深層的文化意蘊、犀利的社會批判這些“京派”文學的文化底蘊,二者結合最好的是老舍;楊揚的《作為文學類型的海派文學》指出作家面向市場寫作決定了上海文學具有多種類型,上海的都市空間生存環(huán)境使得現(xiàn)代上海的文學思潮、文學現(xiàn)象猶如火山爆發(fā)般涌現(xiàn)而非自然的緩慢發(fā)展,該文指出了上海文學的重要特征。此外,徐德明的《“鄉(xiāng)下人進城”的文學敘述》著眼于當下農民進城的文學書寫,論述了城市文學的新景觀;王德威的《香港的情與愛》研究的內容是大陸學界相對陌生的文學中的香港城市書寫;湯哲聲的《中國吳語小說論》討論的也是大家不太熟悉的南方都市方言小說;李歐梵的《重繪上海的心理地圖》、陳平原的《文學的都市與都市的文學》等文則在方法上將西方所謂文化研究同傳統(tǒng)的文學研究相結合,論述城市與人的關系、城市的歷史感、城市文學的記憶與懷舊、城市中人的心靈印記等,論述頗為輕松散漫,別具一格?!抖际形幕芯孔x本:都市文學卷》一書給人的啟發(fā)是多方位的,它真實反映了近年來都市文學研究領域多方面的新拓展,既有研究內容上的新突破,也有研究觀點上的新認識,還有研究思路方法上的新呈現(xiàn)。
如果說《都市文化研究讀本:都市文學卷》這個研究論文選集還有什么不足的話,我想大概在于它是一個“因人選文”的選本,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因選文比較看重作者的名氣,一些名氣相對不大但可能有真知灼見的作者的文章就較難被選進來。此外,論文所涉及的都市文學范圍大多集中在上海、北京兩座城市,似乎對其他大型城市的關注還不夠,當然,這很可能不是編選的問題,也許這方面的論文本身就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