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fēng)歸去——宋詞的前半生》(散文集)

2013年05月24日 17時51分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宋詞的前半生》(散文集) 金鑫著 新華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青年作家金鑫對中國古典文化結(jié)晶的宋詞進行深入考察和體悟之后創(chuàng)作的系列文化散文集。全書以李煜、晏殊、蘇軾、柳永、周邦彥等北宋時期10位著名詞人為線索,試圖通過勾勒詞人行狀,塑造風(fēng)采各異的文人群像;探尋詞人內(nèi)心,展示其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剖析經(jīng)典詞章,解析宋詞背后的文藝密碼;寄寓人文關(guān)注,為漸行漸遠(yuǎn)、業(yè)已圓寂的宋詞擦洗碑身,再著新裝。作者涉獵百家,參悟典籍,獨抒性靈,文字儒雅端莊,語境蕭散多姿,篇章沉博厚重,具有極強的歷史穿透力和藝術(shù)感染力。 

  【編輯推薦】 

  宋詞的基本生長環(huán)境是酒筵歌舞,香草美人。然而表面上文人小資情調(diào)頗重的宋詞,其實是那個時代仰俯沉浮的隱晦記錄?;蛟S,層巒疊嶂的人生并不圓滿,于是,他們上下求索,寄情于詞,努力尋求“我欲乘風(fēng)歸去”的自由境界。宋詞的背后,隱藏著諸多有待破譯的文藝密碼。這是一本最美的宋詞心靈讀本! 

  【作者自序】 

  此刻,我從宋朝來。因為機緣巧合,我與宋詞剛剛完成一次約會。 

  在我以為,宋詞已經(jīng)圓寂。宋詞高齡,活三百余歲,歷經(jīng)滄桑,安然圓寂;宋詞的一生,笑傲漢賦唐詩,游歷南疆北國,深得中國儒釋道之大境界,承前繼后,終成正果;宋詞于今,漸行漸遠(yuǎn),仍然被人們時時拜讀追憶,猶如高僧圓寂,遺風(fēng)澤被后世,大德滋養(yǎng)后人;宋詞空靈如蝶,精致似瓷,豪放如狂草,淡定如山水。時間,見證了宋詞的不朽。中國人很幸福,人人都可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宋詞文化遺產(chǎn)。 

  宋詞的前半生在汴京,遭遇無數(shù)。我的這次踏訪,有選擇性地拜謁了李煜、范仲淹、柳永、晏殊、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秦少游、周邦彥、趙佶等十位宋詞前半生的目擊者,他們見證并記錄了宋詞的成長與悲歡。我試圖回到宋朝的天空,與他們面對面,聽其講述,讀其詞文。這些詞章圣手,以巨筆屠龍之技和獨具匠心的文學(xué)審美,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佳作,諸如李煜的“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晏殊的“小園香徑獨徘徊”,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柳永的“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宛如行云流水,又仿佛妙語天成,寥寥數(shù)語,往往能以此作背景,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圖畫,或者令人引發(fā)無窮的感想。恰好似,中國宋詞中國風(fēng)。 

  宋詞的基本生長環(huán)境,是酒筵歌舞,香草美人。就像唐人吃一桌酒席,能吟出許多經(jīng)典詩句一樣,宋人在舉杯之余,能詠出別樣銷魂的詞句來。三五好友,開軒面圃,兼之佳人伴舞,樂聲四起,美好的景致與幽幽的情懷,迅速生發(fā),借著酒后的微醺,他們便開始了無窮無盡的吟唱。他們將眼前美景融入到詞里,舉凡花草植物、時令天氣、飛燕黃鸝,信手拈來,氤氳著清新的芳草氣息,幾乎到了無處不飛花的地步。哦,我們的宋人是那樣地?zé)釔圩匀?,熱愛生活?nbsp;

  斜陽芳草,暗香盈袖。然而,我卻并不滿足單純文字美感帶來的享受,不自覺地由他們的作品出發(fā),關(guān)注他們的人生行狀,探尋他們的心路歷程,繼而將目光投向更為廣闊的歷史空間。還是蘇東坡的“大江東去”,乍一看去,盡是赤壁懷古的意氣風(fēng)發(fā),再細(xì)看詞人身世,竟是落貶黃州之后的沉痛悲鳴。而他在臨終之前所題“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又蘊含著深深禪意。中國有許多文人,下筆如有神助,人生卻充滿困頓,文章寫得好而又一生順?biāo)斓?,幾乎難找?;蛟S,層巒疊嶂的人生并不圓滿,于是乎他們上下求索,奮筆疾書,寄情于文,努力尋求“我欲乘風(fēng)歸去”的自由境界。 

  總體上看,唐詩張揚,宋詞內(nèi)斂;唐詩如酒,宋詞如茶;唐詩言志,宋詞言情。宋詞更像一個嫻靜低眉的女子。但含蓄的宋詞中,不僅僅是花草,不光乎愛情、友情和親情,還隱藏著一扇扇聯(lián)通歷史與人生的窗戶,推開這扇窗戶,還有著一片闊大的、不為人知的深深庭院。正如我在周邦彥的一篇中寫的那樣:“表面上似乎是花落惱人、文人小資情調(diào)色彩頗重的宋詞,其實還是那個時代政治沉浮的隱晦記錄,是宋代文人復(fù)雜心態(tài)的綿綿夢囈……宋代詞人也在自覺地通過文藝的密碼,曲折地闡述他們個人的抱負(fù),以及關(guān)于時局的見解?!彼卧~的背后,隱藏著諸多有待破譯的文藝密碼。 

  選擇唐詩和宋詞作為創(chuàng)作方向,是一個看似討巧,其實內(nèi)力消耗頗大的冒險決定。我竟不揣冒昧,在寫完散文集《長安大道連狹斜——大唐詩人的飛揚與落寞》之后,一腳跨入宋朝,與詞為伍,相伴朝夕,漫步于璀璨絢麗的中國古典文學(xué)園林之中。左首是唐詩,右側(cè)為宋詞,花繁葉茂,碩果累累,幾乎讓我目不暇接。這個冒險的決定,讓我領(lǐng)略了唐詩宋詞的經(jīng)典大美,卻又文途寂寞,且為繁花所擾。我原以為踏進的是一片靜謐的園林,卻不料誤闖入了靜水深流的文史海洋,湮沒其中,吃盡了苦頭。最能理解宋詞的好辦法,便是文史兼顧。我在寫作中,也努力做到不囿于詞,轉(zhuǎn)身讀史,尋求詞史結(jié)合的方式,在更為遼闊的時空中,重新復(fù)原并審視詞人的生死富貴、榮辱得失、家國情愛,品味詞間的風(fēng)流、風(fēng)騷和風(fēng)骨,我期望進入到一個有花草與山水、歷史和道義的宋詞天空。 

  不過,唐詩宋詞最不虧待人的地方,就是但凡入園者,必贈你一株幸運草,讓人視野開闊,安神寧靜,漸臻儒雅。這兩朵生長于中國農(nóng)耕社會的兩朵奇葩,后來漸漸地成為了療治身心的中藥。我亦深深受惠于宋詞。兩年前,我生了一場惱人的腸胃病,那段時間里一面服藥養(yǎng)生,一面品詞養(yǎng)性?;仡^看看,治好腸胃,中西藥物的療效有一半,千年宋詞的療效也占了一半。 

  庭院深深,楊柳依依。而我稍事歇息,也將一路乘風(fēng),尾隨宋詞的身影,走向杭州,追記她那華美凄艷、驚鴻一瞥的后半生。 

  2011年7月11日于靜思齋

文章來源: 責(zé)任編輯:程家由 【打印文章】 【發(fā)表評論】

主辦單位: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

版權(quán)所有 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

蘇ICP備09046791